欧美色盟,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之红樱桃,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雨,中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化學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學!化學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熱線:400-8383-509

【化學主編風采】第88位:中山大學蘇成勇教授

來源:化學加      2016-11-08
導讀:踐行“萃聚英才,共享化學”文化,由“化學加網”去年下半年發起的以“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為主題的公益籌書宣傳活動,已成功得到了活動初期設定的目標111位化學主編的熱情支持并參與。前期活動詳情及媒體報道,歡迎訪問化學加網了解! 參照化學加網最初活動的設定以及于2016年7月25日提前發過的公告,從第109位開始,三項感恩承諾中的第二項(公司上市后書籍封底價100倍現金酬謝)不再施行。 本期推送【化學主編風采】系列連載之第88位:中山大學蘇成勇教授,他于2016年6月7日向化學加網贈送了《配位超分子結構化學基礎與進展》和《現代化學研究技術與實踐(實驗篇、方法篇、儀器篇)》四本書。化學加網在此由衷的向蘇老師致以深深的敬意,并由衷的感謝他給予我們化學加網的支持和鼓勵!

QQ截圖20161108160148.png

蘇成勇,男,1968年10月出生于內蒙,現任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996年畢業于蘭州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在中山大學、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從事過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做洪堡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做訪問學者。目前主要從事與環境能源材料相關的超分子結構化學與配位超分子化學領域的研究,主持過國家杰出青年基金、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青年)、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迄今發表SCI收錄論文300多篇,包括化學領域國際高水平研究性雜志如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 Chem. Sci., Adv. Mater., Chem. Soc. Rev.等,論文被他引或評述8000多次,H指數58,ESI高引論文18篇。應邀擔任國際知名期刊《Inorg. Chem. Comm.》亞太地區主編,國際晶體學會《IUCrJ》 Co-editor,英國皇家化學會《J. Mater. Chem.》顧委,《科學通報》、《物理化學學報》、《化學進展》編委,中國晶體學會常務理事。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13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7年)、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三完成人,2000年),2000年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05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廣東省優秀博士后稱號,2008年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2009年被評為南粵優秀教師,2010年獲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2011年獲寶剛優秀教師獎,201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首批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4年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5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研究方向

以配位超分子化學為基礎,研究與清潔環境和能源相關的金屬-有機超分子材料

1. 超分子組裝:配位超分子拓撲結構、可控合成與構效關系。

2. 超分子催化:微納限域配位空間的識別、響應與催化行為。

3. 超分子材料:吸附、分離、光電、動態金屬-有機分子固體材料。


贈書欣賞




配位超分子結構化學基礎與進展


《配位超分子結構化學基礎與進展》主要介紹了超分子化學發展和概念及分子間弱相互作用等超分子結構化學的基礎知識,以及晶體工程、分子工程、網絡化學、拓撲結構和穿插、分子器件和分子機器、螺旋結構、超分子異構等相關領域的結構基礎與前沿進展。《配位超分子結構化學基礎與進展》結合作者課題組和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介紹了配位超分子化學、超分子結構化學和超分子配位化學的研究熱點和最新動態,并提供了若干圖表、數據、實例和有關文獻資料。
《配位超分子結構化學基礎與進展》可供涉及配位超分子領域的化學工作者,尤其是合成、材料、晶體工程和超分子化學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參考。



現代化學研究技術與實踐——實驗篇


本書涉及紅外光譜法、分子熒光光譜法、圓二色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伏安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凝膠滲透色譜、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法、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譜法、X射線衍射法、氣體吸附分析法、磁學性質測量系統、化學計量學、高分子材料性能測試系列方法、特種合成技術、化學實驗室安全技能須知等內容,共編入29個實驗,既有基礎性實驗,也有研究型、開放型實驗,在介紹各種現代儀器分析實驗的同時,力圖反映現代化學研究技術在學科發展前沿的應用與實踐,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獨立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類和近化學類專業(生物、醫學、藥學、化工、食品、農林、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關科研與教學人員參考使用。
  讀者對象: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類和近化學類專業(生物、醫學、藥學、化工、食品、農林、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關科研與教學人員參考使用。



現代化學研究技術與實踐——方法篇


《現代化學研究技術與實踐(方法篇)》是在中山大學多年研究生化學教學研究和改革以及教學實踐基礎上編寫而成的,是《現代化學研究技術與實踐》叢書中的一冊。本書緊密結合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實驗中心的儀器設備,系統介紹了現代化學研究技術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科研、教學、生產等領域的最新應用。在介紹各種現代儀器分析技術的同時,力圖反映現代化學研究技術在學科發展前沿的應用與實踐,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化學研究技術與實踐(方法篇)》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類和近化學類專業(生物、醫藥、藥學、化工、食品、農林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關科研與教學人員參考使用。



現代化學研究技術與實踐——儀器篇


本書是《現代化學研究技術與實踐》叢書中的一本,是由工作在大型分析儀器應用和實驗教學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編寫而成的,總結了他們在儀器使用和儀器應用研究方面的一系列經驗。全書介紹了現代化學研究技術中較為常見的21種大型儀器,對儀器原理、樣品制備、研究方法和譜圖分析都進行了討論,力圖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反映現代化學儀器分析的發展前沿,對使用這些儀器進行科學研究提供指導和幫助。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類和近化學類專業(生物、醫學、藥學、化工、食品、農林、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學生獨立上機的實用操作手冊。




附: 前面108位化學主編贈書合影及名錄

6404.webp.jpg

6405.webp.jpg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