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化學+網”去年下半年發起的以“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為主題的公益籌書活動,已得到包括北大、清華、南開、浙大、蘭大、廈大、復旦、中大、川大、南京大學、大連理工、華南理工、上海交大、西北工大、中...
由“化學+網”去年下半年發起的以“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為主題的公益籌書活動,已得到包括北大、清華、南開、浙大、蘭大、廈大、復旦、中大、川大、南京大學、大連理工、華南理工、上海交大、西北工大、中...
由“化學+網”去年下半年發起的以“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為主題的公益籌書活動,4月25日收到第73位主編,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蘭州大學資深教授潘鑫復先生贈送的《耕耘》論文集。《耕耘》一書是為了慶...
由“化學+網”去年下半年發起的以“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為主題的公益籌書活動,已得到包括北大、清華、南開、浙大、蘭大、廈大、復旦、中大、川大、南京大學、大連理工、華南理工、上海交大、中科院上海藥...
伴著滿地花香的四月,遇到夏春年老師并成為他的學生是我們一生的幸事。經師易遇,人師難遭。而他,正是不可多得的人師,在科研道路上嚴肅以待,為我們指點迷津;在生活中,印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作為我們青春腳印中點...
由“化學+網”去年下半年發起的以“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為主題的公益籌書活動,已得到包括北大、清華、南開、浙大、蘭大、廈大、復旦、中大、川大、南京大學、大連理工、華南理工、上海交大、中科院上海藥...
由“化學+網”去年下半年發起的以“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為主題的公益籌書活動,4月11日收到第68位主編,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胡文兵教授贈送的《高分子結晶學原理》和 《高分子物理導論》兩本書。化...
尹文英,出生于河北平鄉,昆蟲學家、上海昆蟲研究所研究員,九三學社第六、七、八、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47年畢業于中央大學生物系,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16年3月17日,化學+網非常榮幸的收到第63位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王靜康教授贈送的,由她主編的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化工過程設計》一書,并寄語化學+網:化學化工,諧(...
趙進東,植物生理學及藻類學家。1956年11月11日生于重慶,江蘇武進人,漢族。中國致公黨黨員。1984年赴美留學,1990年獲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博士學位后,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1994年回國,在北京大...
田中群,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廈門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譜學電化學和納米化學研究, 率領團隊發展有關方法學,例如建立了殼層隔絕納米粒子增強拉曼光譜(SHINERS)方法...
她曾經這樣說過:哪個行業都有各自的困難,也各有各的樂趣,你只要有興趣,就不會覺得困難。我覺得,如果你做那些一點沒有困難的工作,那才叫淡而無味。我就愿意挑難一點的工作做。因為有難點,你才有東西去解決,你...
1936年11月,顧真安出生在江蘇省無錫市。從小家境貧寒,但他卻人窮志不窮,從小養成了刻苦努力的好習慣。...
李俊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曾任華東化工學院和北京化工學院的兼職教授。是我國化學推進劑原材料產業的主要創始人之一,長期從事有機化工品的合成研究。參與主持了固體推進劑用端羥基聚丁二烯...
●1979年國外提出鋰離子電池的概念,陳立泉的實驗室也在那時候成立。 ●1997年9月,陳立泉建成中國第一條鋰離子電池中試生產線。由于沒有經驗可資借鑒,在這條生產線上,陳立泉當了一年多“工人”。 ...
李元元,男,漢族,1958年10月出生,廣東梅縣人,198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10月參加工作,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剛開始做這一行的時候是出于興趣,40歲之后就變成了責任重于興趣。我們現在享受的是前人多少代努力創造的成果,那么我們這代人,也應該給后代留下些什么。一想到這個,我就精力無限?!?..
手機、電子書,可以像紙一樣折疊、卷曲起來放在口袋里;電視機顯示屏及太陽電池板是柔性的,可以像印報紙一樣印出來。這并非是科幻電影里的橋段,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曹鏞和帶領團隊長期致力于有機高分...
“尊重化學知識,感恩化學主編”,自去年6月28日化學+網發起這個活動以來,已先后得到了包括北大、清華、南開、浙大、蘭大、廈大、復旦、中大、川大、北師大、東華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北大學、...
朱兆良。漢族,浙江奉化人。大學學歷。國際著名土壤農業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F任中國農工民主黨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江蘇省委會主委,中國土...